原創音樂劇《喜歡你》主題曲《面譜》宣傳片
7月1日晚,廣東南方歌舞團原創音樂劇《喜歡你》在北京保利劇院上演。作為一部聚焦潮汕英歌舞傳承創新的舞臺力作,該劇以舞臺藝術表達展現了非遺魅力,力求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破圈綻放,收獲現場觀眾熱烈反響。中國音協、中國文化管理協會等相關負責人蒞臨觀演。
演出現場
演出現場
《喜歡你》以當代青年投身英歌舞傳承為主線,講述新一代非遺傳承人突破傳統桎梏、實現文化創新的熱血故事,全景式呈現潮汕地區家國情懷與文化基因的覺醒歷程。該劇創新融合英歌舞、音樂劇、地方戲曲、光影剪影等多元藝術形式,將被譽為“中國戰舞”的英歌舞精髓與現代舞臺科技深度融合,通過動感的鼓點節奏、絢麗的視覺特效,打造出兼具傳統韻味與時代氣息的藝術盛宴。
“陳潮聲是千萬青年文化傳承者的縮影。”作為潮汕人,劇中非遺傳承人陳潮聲的扮演者、青年演員李澤楷自幼見證家鄉英歌舞的魅力;此次通過角色圓夢舞臺,更深刻體會到非遺傳承的使命感。他說:“英歌舞不僅是舞蹈,更是刻在潮汕人骨子里的精神圖騰。”女性角色的崛起是該劇的一大亮點。青年演員黃曉婕飾演的阿鼓從“打鼓丫頭”到英歌隊靈魂人物的蛻變,暗合了潮汕女性“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的傳統規訓與現代女性意識覺醒之間的轉變張力,是劇本中頗具突破性和現代精神的角色。作為英歌隊的大鑼鼓隊員,她不甘于被性別禁錮在幕后,一曲“誰說女子不如男”唱出了嶺南女性的堅韌與豪情。劇中特意設置的“女子英歌隊”與“大頭娃娃”的沖突,既是現實中農村女性爭取話語權的投射,也是對英歌藝術“去性別化”的一次大膽實踐。當阿鼓在月光下舞動英歌槌,面譜上的紅霞映照出巾幗英雄的英姿,這一場景恰似潮汕木雕中“穆桂英掛帥”題材的現代演繹。
演出現場
全劇音樂肌理深深植根于潮汕文化。英歌表演的獨創核心——電子鑼鼓點,經過作曲家將傳統英歌的十二拍節奏進行電子化處理,創造出兼具傳統神韻與現代感的“數智鑼鼓”,不僅成為劇情背景,更升華為角色內心情感的律動。“報喜”等戲劇橋段直接融入潮汕祭拜音樂元素,莊重而富有儀式感。唱腔設計也巧妙借鑒潮劇韻味,尤其在女性角色的唱段中體現。這種“破界重組”的創作理念,與潮汕民間“斗藝”傳統形成奇妙呼應——歷代英歌隊正是通過在動作、陣型上的創新比拼,推動藝術形式的不斷進化。多種音樂風格在劇中融合再創作,最具突破性的是“冼夫人”一曲,將歌頌嶺南巾幗英雄的國風旋律與講述其傳奇故事的RAP段落并置,傳統弦詩樂與現代說唱節奏碰撞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火花,完美契合“男女混雙英歌隊”講述新英雄故事的創新主題。作為這部原創音樂劇作曲與音樂總監的青年作曲家熊亮坦言,自己在創作中始終堅守音樂的民族性。首次涉足更為通俗、商業性更強的音樂劇領域,依然在創作中盡可能保留了傳統歌劇的結構與創作手法;通過將民族音樂與搖滾樂、說唱音樂等風格相融合,凸顯出英歌舞剛勁雄渾的傳統特質,為音樂創作注入新活力,讓民族音樂在傳承中與新時代音樂風格碰撞交融、創新發展。
據南方歌舞團團長黃倩介紹,該劇在創作過程中深度挖掘潮汕文化內涵,既保留英歌舞剛勁雄渾的傳統特質,又融入說唱、流行音樂等年輕化表達,力爭實現非遺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同時,南方歌舞團積極探索“演藝+旅游”融合模式,推出“跟著巡演去旅行,我在北京看‘英歌’”文旅項目。該項目將京城文化景點游覽與音樂劇觀賞有機結合,讓觀眾在感受古都歷史底蘊的同時,沉浸式體驗潮汕非遺魅力,開創文化體驗與旅游消費深度融合的全新模式。
演出現場
據悉,該劇第二輪巡演將于杭州、金華、仙居、汕頭、深圳、佛山、珠海、澳門等地接力上演,覆蓋長三角地區、粵港澳大灣區主要城市,以藝術巡演為紐帶,推動潮汕英歌舞走向全國、邁向世界,持續擦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名片,為非遺傳承注入新活力。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