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磋曲藝研究成果 探索曲藝發展規律
——第四屆中國曲藝高峰(柯橋)論壇成功舉辦
第四屆中國曲藝高峰(柯橋)論壇開幕式現場
董耀鵬
李建華
王紅簫
蔣慧明
彭 俐
崔立君
楊佳佳
陳世海
孫立生
王登渤
正值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一周年和《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正式發布之際,10月22日至23日,第四屆中國曲藝高峰(柯橋)論壇在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近百名專家學者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就當下曲藝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這一主題展開了深入研討。
大家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廣大曲藝工作者指明了方向,讓我們從新的高度認識文藝的地位和作用,認識自己所擔負的歷史使命和責任。《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的出臺對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文藝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向廣大曲藝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廣大曲藝工作者應當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準確把握曲藝工作者的歷史責任和使命,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凝聚中國力量。
論壇由中國曲協、浙江省文聯、紹興市柯橋區政府主辦。開幕式上,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李建華作了題為《系統哲學與創新發展——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的講座;王紅簫、蔣慧明、彭俐、崔立君、楊佳佳、陳世海、孫立生、王登渤在會上作了主旨主題發言。本屆論壇共收到論文120余篇,涉及“曲藝與時代”、“曲藝與人民”、“曲藝與價值觀”、“曲藝創作與人才培養”、“曲藝的繼承和創新”等主題。
中國曲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董耀鵬出席論壇閉幕式并作了總結講話。中國曲協副主席馬小平、翁仁康主持論壇有關議程;中國曲協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黃群,浙江省文聯書記處書記張均林,紹興市柯橋區副區長毛吉澤分別在論壇開幕式上致辭。
中國曲藝高峰(柯橋)論壇是全國曲藝界理論家、評論家和藝術家共同切磋曲藝研究成果、定期探索曲藝發展規律的重要平臺。自2009年創設至今已經成功舉辦三屆,逐步成為曲藝理論學術活動最重要的品牌之一,為擴大曲藝學術交流,加強曲藝理論建設,推動曲藝事業傳承創新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論壇期間,中國曲藝牡丹獎藝術團的藝術家們還為柯橋觀眾奉獻了一場精彩的惠民演出。
惠民演出
馬小平、楊進明表演相聲《說說唱唱》
奇志、張偉與觀眾互動表演相聲《包裝》
賈冰等表演小品《家有貝貝》
潘家富、施金裕表演紹興蓮花落《梁祝》
王紅簫 東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傳統作品翻新,既是對傳統的致敬,回歸著傳統;又是去除傳統素材之魅,超越著傳統。我跟蹤調查的長春泰友曲藝社,有對相聲舊框架的遵循,也有對相聲舊素材的改換,他們采用傳統作品的框架,卻改變著現代人無法產生共鳴的生活素材。因而,翻新之作在素材層面也是一種創新。
新創作品在笑聲中是蘊含深意的,傳統作品亦是有溫度的,它們能夠和今人息息相通。老作品翻新,就是在傳統之路上前行,就是巧妙處理傳統和現實的關系。泰友曲藝社的演出不僅在新時代下延續傳統,而且在實踐中謹慎創新。
蔣慧明 中國藝術研究院曲藝研究所副研究員
隨著各地相聲小劇場的應運而生,如何吸引更多觀眾來現場觀看演出,成了演員們除了提高自身演技之外,必須要重點考慮的問題。于是,從作品的題材、內容到語言表達、思維習慣,都必須結合當地觀眾的欣賞要求進行一番必要的調整和改造。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擺在相聲小劇場面前的突出問題就是如何應對市場的考驗,保障團隊的生存,促進自身的發展。
和戲曲藝術一樣,名角也是相聲演出票房的重要保證。個別基本功扎實、視野開闊、觀念前衛的青年演員,逐漸成為相聲觀眾心目中的偶像明星。
彭 俐 《北京日報》高級記者
自古以來,中國曲藝藝人自覺不自覺地擔當了道德觀念與倫理觀念普及的角色。他們褒揚善良、淳樸、正直與正義,鞭撻丑陋、虛偽、奸邪和罪惡,并自始至終地起著社會價值引領的作用,只是他們所使用的方式不是“說教”,而是“說唱”。或許,此前人們只注意到曲藝作為藝術所具有的娛樂功能,卻多少忽略了其教化功能。
在中國曲藝藝人的說唱中蘊含著中華民族樸素無華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曲藝藝術本身所具備的社會價值引領的責任和使命,一直都在每一次曲藝人的演出中得到最生動的體現和最完美的實現。
崔立君 遼寧省曲協副主席
我們要有這樣一個信念:搞曲藝不會沒有前途,不會沒有市場,而且搞曲藝同時也會提升我們自身的價值。但在堅守中,我們也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要知道什么是曲藝的本真。
有些人總是強調傳統的東西落后于時代,跟不上節奏,于是就想另辟蹊徑,改造曲藝。有的人已經打出了各種各樣的旗號,很吸引眼球。這對提升他們個人的社會價值,確實起了不小的作用,但對整個曲藝事業的發展,似乎意義并不是很大。為創“旗號”的創新,我并不看好。我們應該把精力放在拿出讓人們滿意的作品,而不是把我們弄成“非我”。
楊佳佳 柯橋區文化發展中心干部
“微時代”是一種趨勢,也是一種生活方式。紹興蓮花落的發展可以依托現代媒體傳播快車道,但也要根據微時代的特點對自身進行創新發展。首先,要在“微時代”立足,紹興蓮花落傳播的數字化是前提,要將經典舞臺劇目、新創曲目轉化為數字化圖案、視頻等適合網絡、手機播放的格式。其次,既然現代媒體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紹興蓮花落必須要有自己的“微平臺”。平臺建立后可推送曲藝相關知識,以及視頻、音頻賞析,利用微信公眾號處理好感情因素和科學手段的關系,傳統藝術也能在微時代里有新的作為。
陳世海 張家港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文廣新局局長
曲藝發軔于群眾之手,與群眾有著天然的血肉聯系。自古曲藝就具有勸善懲惡、引導公序良俗的能力。因此,曲藝能夠同時實現在價值引領中創作,并給予公眾以人文關懷和價值引領,從而實現在價值引領中做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
新時期如何更好地發揮這種優勢,需要曲藝創作彰顯生活中的“真善美”,致力于打造藝術精品。曲藝傳承應廣泛汲取傳統文化精華,曲藝表演者要切實提升自我修為,選材要注意曲種與題材的契合度。要以良好的曲藝表演推廣實踐活動讓價值引領在廣泛傳播中落地生根。
孫立生 山東省曲協主席
一個曲藝作者即使情感再純正,品格再高尚,思想再深刻,想法再美好,倘若這些不能轉換成“貼近百姓”審美情趣的功夫,它的作品便不會得到共鳴和受到歡迎。弘揚優秀曲藝傳統,一定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繼續攀登,而絕非重返當初的“起點”,用一些沒有自尊的“低俗”換取廉價笑聲與施舍。
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好的曲藝作品,無一不是“有意義與有意思”模糊化的一體。優秀曲藝文學的本質是教育功能與娛樂功能自然協調的融合;是作品題材與體裁不見痕跡的暗合;是作者寫作個性與演員表演個性水到渠成的匯合。
王登渤 甘肅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
曾幾何時,曲藝作為中華藝術百花園的一枝奇葩,在中國藝術史冊上曾長時間綻放過炫目的光彩。但是,時至今日,曲藝萎縮、衰落、勝景不再的局面也是一個毋庸置疑、令人痛心的現實。這突出地表現在專門從事曲藝創作、演出人員數量的銳減,特別是隨著專業藝術院團改革的深入,一大批曲藝創演人員告別了舞臺,而新興力量受編制、體制、經費等因素的制約,沒有及時補充進來,因此,曲藝要振興、要發展、要繁榮乃至于要存活,其根本還是陳云同志教誨我們的那句老話,“出人、出書、走正路”,也就是說要形成出精品、出人才的良好局面。
分組討論紀要
■ 第一組圍繞曲藝的責任與擔當,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的論壇主題,從曲藝與時代、曲藝與人民、曲藝與生活、曲藝與價值觀、曲藝創作與人才培養、曲藝傳承與創新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熱烈的討論,對曲藝創作題材的發展與定位,曲藝與觀眾的關系,曲藝評論建設,曲藝的精品建設,曲藝傳播中的社會應用作用,曲藝人才的培養,文化體制改革與曲藝發展的關系,以及紹興蓮花落在新時代背景下的傳承創新等諸多方面,給出了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應對方法,從理論的高度肯定了曲藝人的藝術自覺、社會自覺,認為曲藝要發揮傳統文化優勢、彰顯曲藝藝術特點,要多打造符合時代特點的精品力作,要弘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視作曲藝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大家還表示,要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借《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發布的春風,利用國家提倡弘揚傳統文化的大好形勢,充分發揮曲藝的藝術優勢,反映好人民心聲。
■ 第二組的討論大致可用這么幾個關鍵詞概括:第一個關鍵詞是“創作與源頭”。大家認為,創作要接地氣,要說到百姓的心坎上,要吸收借鑒各藝術門類的特征,要對生活進行分析提煉等。第二個關鍵詞是“創新與堅守”。大家認為創新是必須的,但創新也是有原則的,這個原則就是不能丟棄曲藝的基本特征,在創作和創新過程中要對曲藝的藝術魅力保持足夠的自信。第三個關鍵詞是“功能與指向”。大家表示,曲藝,特別是一些具體的曲藝品種,應該保持它具有諷刺性的這種功能,但是強化和堅持諷刺性,必須要有分寸,不出格、不越界、不犯忌。第四個關鍵詞是“手段與方式”。有兩位專家分別圍繞廈門曲藝和萍鄉春鑼的演變與發展,談到他們在借鑒和壯大過程中所形成的一些經驗。第五個關鍵詞是“建議與對策”。有的建議依托《曲藝》雜志平臺,創辦一個網上曲藝平臺,供大家發表各自的觀點。最后一個關鍵詞是“方法與視野”。有的從聲樂角度來研究紹興蓮花落演唱方式,進而延伸到南北方人個體生理差異和語言環境對演唱的影響,這在以往我們曲藝研究當中,似乎還是一個比較新鮮的話題,也是一種比較開闊的視野。
本版攝影 董大汗
主題發言摘編(以發言先后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