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絲綢之路”申遺擴容提質
“海上絲綢之路”申遺擴容提質
搭建合作共贏新平臺
古代泉州航海者自編自用的《航海指南》、福州出土的南宋提花開襠褲、康熙年間的廣彩描金徽章花卉紋盤、漳州出土的尼德蘭達爾德銀幣……上周四,《跨越海洋——中國“海上絲綢之路”九城市文化遺產精品聯展》第六站在廣州越秀山鎮海樓隆重開幕,來自蓬萊、揚州、南京、寧波、福州、泉州、漳州、廣州、北海9個城市最具代表性的215件(組)文物集體亮相。
“海上絲綢之路”作為人類一份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海外乃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與之相關的研究、開發和利用十分關注。在中國,由北而南,十數個城市更是圍繞著“海上絲綢之路”的“世界文化遺產”“繼承權”一度展開爭奪。先是6個,再是7個,進一步擴大到現在的9個,相關城市終于坐到了一起,決定聯手為“海上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廣州市副市長王東笑言,“海上絲綢之路”申遺已到了提質擴容的階段,畢竟比申遺更重要的是開發遺產建設新絲路。
重啟“海上絲綢之路”成為時代重要課題
眾所周知,“海上絲綢之路”原是陸上絲綢之路的延伸,分為東海起航線和南海起航線,形成于秦漢時期,發展于三國隋朝時期,繁榮于唐宋時期。作為古代海上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大動脈,絲路主港亦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變遷。
今天,如何重啟“海上絲綢之路”,成為時代賦予的重要課題。
2013年10月,適逢中國和東盟建立戰略伙伴關系10周年,鑒于中國和東盟國家山水相連、興衰相伴、安危與共,中國領導人在印尼提出了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構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戰略構想,與建設新時期陸上絲綢之路遙相呼應。今年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抓緊規劃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4月11日,在“博鰲亞洲論壇·海上絲綢之路與華商經濟”分論壇上,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院長李向陽認為,中國新一屆領導人倡議、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將具有兩大特征,一是開放性,二是多元性。所謂開放性,就是它既不局限于亞洲,也不局限在中國周邊,而是跨地區跨領域的。所謂多元性,那就是,倡議既包括傳統意義上的FTA,也包括次區域合作,還包括“經濟走廊、互聯互通,海上通道的安全,海洋資源的開發,甚至未來海洋爭端的解決?!?/p>
廣州提出做建設海上絲路排頭兵
“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絕非噱頭。據統計,僅2012年,我國與海上絲路沿線各國貿易總額高達6900多億美元,占全國外貿總額的17.9%。然而,作為中國發展對東南亞關系的主力,廣東遠不及鄰近省區廣西、云南、海南做得有聲有色。
2月28日,在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社科院聯合舉行的“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學術論壇”上,廣東社科院歷史所所長李慶新直吁,廣東應該通盤統籌,遠近兼顧,做好“東盟文章”和“海洋文章”。
怎么做?李慶新提出了“政府主導、民間參與”的思路,希望在做好頂層制度設計的同時激活企業、民眾參與的活力。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社科院產業所所長向曉梅提出,打造“四點一線海絲游”,為潮州古巷、廣州十三行、陽江南海一號、徐聞古巷申報海上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
2月25 日,廣州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辦廣州學習論壇,特別邀請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作了“廣州在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的地位和作用”輔導報告。廣州市委書記萬慶良表示,廣州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和改革開放前沿地,有悠久的對外貿易歷史和深厚的對外文化交流底蘊,要在國際經濟秩序深刻變化中找準發展坐標系,進一步增強機遇意識和國際競爭意識,著力集聚國際資金、技術、人才,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分工合作,不斷提升國際化水平,在參與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發揮排頭兵作用。
比申遺更重要的是建設新絲路
“申遺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痹谏赀z中一向表現頗為積極的福建省泉州市,于4月10日正式對外宣布——啟動申報設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據悉,有關申報文本已送到省政府,內容涵括了“擴大海上絲綢之路多元文化”“擴大與沿線城市的經貿往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搭建平臺形成溝通協調機制”等方面。
迄今為止,也只有泉州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認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其他城市并無獲此殊榮。作為著名僑鄉,泉州市港澳臺僑胞多達2000余萬,90%以上泉籍華人華僑居住在與海上絲綢之路密切相關的東南亞各國。與此同時,泉州民營經濟發達,經濟總量連續15年位居福建省首位,尤其是海洋資源豐富,已實現海洋經濟總產值突破千億元人民幣。
泉州市委書記黃少萍表示,泉州將主動對接國家“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啟動古港轉型升級行動。市長鄭新聰亦提出,泉州要力求在文化、經貿、投資、旅游和海上交通等領域取得新突破。
另一邊,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之一的廣東省湛江市,也坐不住了。
萬歲瓦當、靖海神犬、金銅仙人……大量史料證明,湛江下轄的徐聞縣古港鐵定是漢代海上絲綢之路最早始發港。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湛江市市長王中丙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湛江不僅是當之無愧的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還是當代中國首批沿海對外開放城市,是廣東對接東盟的先行區,完全有責任也有能力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節點和重要平臺。
王中丙強調,建設海上絲綢之路,港口是最重要的條件。湛江港是長江以南最大的天然深水良港,擁有華南沿海最深的航道。天然深水大港,加上異軍突起的大型鋼鐵、石化、造紙產業群,為湛江主動參與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提供了最佳優勢。
(編輯:孫菁)